
面對爭議性的社會議題,佛教是保守還是進步?讀林鎮國《空性與現代性》
佛教在面對同性戀、愛滋病患、異邦人這類「他者」時,會問我們為什麼會覺得他們是「他者」。當認識到「他者」與「我」都只是假名後,我們在面對當代各種有爭議的社會議題時,我們就不會被虛設的概念、前提給綁架,也就不會產生無來由的恐懼與抗拒。
佛教在面對同性戀、愛滋病患、異邦人這類「他者」時,會問我們為什麼會覺得他們是「他者」。當認識到「他者」與「我」都只是假名後,我們在面對當代各種有爭議的社會議題時,我們就不會被虛設的概念、前提給綁架,也就不會產生無來由的恐懼與抗拒。
性慾這件事,往往被我們的社會視為是禁忌、不可言說的。或者更確切的說,在父權體制下,慾望往往只有男性可大辣辣的說出來,女性言說慾望則會遭到異樣的眼光。但《無盡充塞之夜》中,女主角寧可被稱為蕩婦,卻依舊無法得到慾望的滿足。在這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女性鬱悶的心情。
都市傳說故事,有些根本荒誕不羈,經不起理性邏輯的檢驗。但他能廣為流傳,就代表他一定程度反映了社會的集體心裡,有其社會意義。謝宜安認為,不是「因為是真的所以才廣為流傳,而是因為流傳所以是真的。」
那個稱之為我
的傢伙
終有一天也會厭世
這是2015年,準備從頭屋國中教育替代役退伍前拍的照片。在這裡待了1年,對於校園、同學都很熟悉也有感情了,所以可以發現校園最詩意的時刻、孩子最自然純真的面容。
黃沛涵的畫展「她山 All Her Bright Times」於伊日藝術計畫舉行。黃沛涵這次透過以登山會主題的畫作,來描繪母親的青春時光,思念母親。同時,也畫出黨國時代,國家透過征服山岳來成為優秀青年的教化手段,來揭露父權意識對於人的宰制。
Bourdieu是社會學界很重要的大師,他的學說很清晰、也很生活化的說明了人的品味、審美觀,和我們身處的階級、生活情境有很大的關係。這本《Photography: A middle-brow Art 》是他1965年的作品,透過攝影,他分析了美學品味與階級之間的關係。
我很慶幸我進入到攝影這塊領域所認識的第一個人就是荒木經惟。為什麼呢?因為他的書籍裡從來不賣弄任何攝影技巧,一個入門攝影的初學者,如果一開始就被各種攝影技術、攝影知識給綁手綁腳的話,那麼他對攝影必然充滿了壓力,對攝影的熱情肯定很快就會被消磨。
噗浪是台灣老牌的社交平台,曾經紅極一時。雖然後來使用的人少了,但這裡仍然被很多人當作社交平台的淨土。我最常使用噗浪的功能,就是用噗浪來求神問卜。優柔寡斷的我,經常透過向「淺草籤」大神抽籤,來幫我決定事情要如何做。由於有太多人問我要怎麼使用噗浪、怎麼用淺草籤求神問卜了,所以我就寫了這篇教學文囉!
我們常在報紙、新聞上看到很多報導,例如某某某出了車禍、某某某犯了什麼案件、然後誰跟誰戀愛結婚、誰又跟誰分手怨懟。但是這些新聞過後,他們彷彿就像不重要的資訊從我們生活中消失了。過了一年、五年、十年後,我們搞不好都已忘記曾經有這些事情發生。但如果可以,你是否會在意這些新聞人物後來過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