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主流戲劇更為有趣的一年:2022年10齣我私心喜愛的日劇
這些年的日劇看下來,發現電視台主流時段推出的戲劇作品有逐漸淪為公式化的傾向,所幸日本自身市場還算大,在較無收視壓力的深夜時段、或是有外資挹注的串流平台,還是不時出現一些題材有趣的作品。
這些年的日劇看下來,發現電視台主流時段推出的戲劇作品有逐漸淪為公式化的傾向,所幸日本自身市場還算大,在較無收視壓力的深夜時段、或是有外資挹注的串流平台,還是不時出現一些題材有趣的作品。
表現主義、野獸派的畫風在當時常被視為粗魯、不入流,但那時的人們大概沒想過,那種追求內心情緒表現的畫風在百年後已經被普遍接受,見怪不怪了。
當生活、事物無可避免的像輪迴一般不斷重現時,我們能做的就是以新的視角、心態去翻轉它。這時我們能看到藝術家的創造力彷如生命力一般,重新挖掘了事物的意義,儘管這些作品並非永恆,終將毀滅。
現在都有串流了,還要CD幹什麼?
小島上有人覺得那麼小的島不需要這種大建設、大開發,結果這些擁有不同意見的人一個一個都被火車載走了
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其實一點都不小。我們的生活,我們生為人的面貌、性格,就是由這些小事累積而成的。
「書箱機讀法」有點像是園藝的工作一樣,我們既養育植物,又不讓他亂生
雖只是一間小小的店,卻被認真對待的氣息包護著,讓我覺得療癒。
這種親臨現場感受畫作質地的經驗,我想是數位圖像無法達成的,甚至AI可能短時間內也無法創造這樣的審美經驗。
我們這一代的人,表面上有更能超越邊界的網路與手機,但大多時候我們寧可沉浸在同溫層、沉溺在影音的聲光娛樂之中。過往年代那種針對不公平的反抗精神,幾乎不可能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