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會找到另一個你愛的人

看到吳慷仁、安溥的fans有感。看到這些被偶像背叛、拋棄的支持者,他們難過的樣子,就覺得那心痛的模樣跟失戀很像...
看到吳慷仁、安溥的fans有感。看到這些被偶像背叛、拋棄的支持者,他們難過的樣子,就覺得那心痛的模樣跟失戀很像...
蔡英文不會像現在很多網紅,遇到意見不同的人就罵三字經、咆哮。相對不高的仇恨值,讓她在關鍵時刻得以變成公約數,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她的處事哲學在於,說話不諱太難聽,能給對方留一點餘地,而這也才創造出局勢轉圜的空間。蔡英文這樣的個性,能存活在政治界,實屬不易。
Web 2.0興起後,聲量和流量成為重要的商業及社會貨幣,改變了文化、音樂、文學與政治等領域。流量不僅賦予平民話語權和商業機會,也影響社會參與方式。但流量文化的盛行可能忽視專業知識,短視化和情緒化占上風。如何適當平衡專業與流行性,把握聲量與深度的協調,成為當前挑戰。
此篇探討文學創作中的敍事視角、政治正確與倫理議題。我藉由藤原新也的作品種類變化,談及如何將社會議題融入藝術中。對於散文是否能虛構,我認為以閱讀效果角度看這問題,重要的是讓讀者有帶入感。此外,我也引述攝影與流行歌曲的案例討論倫理標準的多變性,認為藝術家應以藝術專業面對創作爭議。
人們經常對新事物感到癡迷。然而在追求新科技、新思想、新技術時,常常不自覺將新的價值放得過大,忘卻了使用工具的「人」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
不同的環境讓我看過很多種類型的假掰,並意識到各自的假掰都不能去脈絡,所以也最好別輕易的說出「沒意識形態」這樣的話。
所謂的「中華民國美學」,這種出於生存需求的大眾美學,真的可以算是一種美學嗎?或者,我們可以問,大眾階級的美感一定真的是不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