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洗腦?先避免被自身的恐懼壟罩
這陣子台灣許多網紅被質疑加入邪教、或上心靈課程,導致言行舉止「怪怪的」,懷疑他們是不是被洗腦。
其實這類社會現象也是學術研究常關注的議題之一。但現今學術界其實不太用「邪教」、「洗腦」的角度來看這些社會現象。為什麼呢?
首先,「邪教」一詞本身就帶有爭議性。很多時候,那些宗教組織、心靈團體並沒有真的做出什麼破格的事,而是他們的成員言行舉止跟一般人不太一樣,我們覺得怪、覺得害怕,才給他們貼上「邪教」的標籤。但怪就代表是錯誤的嗎?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歐美的宗教研究。歐美學界過去用 「Cult」來指稱那些與基督教信仰不同的宗教或信仰體系,像是塔羅牌占卜、星座命理、魔法、新興的教派等等。
但現在學界也已經盡量避免用cult、洗腦的說法來看待這些非基督教的宗教或身心靈活動了。現在可能會用「新興宗教」或「身心靈」等詞彙來指稱那些非主流的靈性文化。
總之,很多人會因為自身的恐懼而做出不必要的、過激的批評。但在貼上「邪教」、「洗腦」的標籤之前,或許可以試著更理解這些身心靈組織、以及選擇參與這些組織的親友們。
這些身心靈組織在台灣是怎麼興起的?
那這些新興宗教和身心靈的活動,在台灣主要是在1980年代前後開始蓬勃。為什麼會發生在這個時刻呢?
因為當時台灣社會經歷了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商社會的過程,許多人從鄉村到都市工作,形成了一批新的都市中產階級。這些都市人面臨著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心理需求。
在都市生活中,人際關係較為疏離,人們更容易感到孤獨和無助。在過去的鄉村生活中,人們可以透過拜拜、求神問卜,或向親朋好友傾訴來解決問題,但到了都市後,這些傳統的支持系統逐漸消失。
於是新興宗教團體、身心靈組織就找到了市場。他們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都市人內心的空虛,提供了一種心靈寄託和支持。他們可以透過參與這些團體,結交朋友、尋求心靈慰藉,並學習如何應對城市生活中的挑戰。
哪些人可能對這些身心靈組織有興趣?
那雖然我們現在已經離1980年代好一段時間了,但其實現在的生活中還是很多人有類似的生活困境。
例如「北漂族」、大學生等、社會新鮮人等,這些人可能面臨情感、工作等方面的適應問題,當需要尋求支持和慰藉,卻又找不到支持的資源時,身心靈、宗教組織就可能變成他們的浮木。
又或者像是明星、YouTuber,他們原本是素人,在身份突然轉變為公眾人物,生活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他們也可能對於如何適應新的身份感到困惑,所以需要尋找心靈上的指引和幫助。
靈性市場的激烈競爭下,要小心失去分寸的身心靈組織
台灣是宗教自由的國家,加之都市化的進程一直持續中,身心靈市場一直是一塊大餅。無論是大家已熟悉的宗教門派、乃至新興宗教、身心靈團體,彼此都有意無意的競爭,希望在既有的市場中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在這過程中,一些宗教團體、身心靈組織,可能會使用一些不恰當的招攬手段,例如用情緖勒索、以人情的壓力招人。又或者是類似老鼠會式的經營模式來吸引支持者。利用信徒想在身心領域精進的心情,高價兜售課程,這也是常見的弊病。這些情形,都是讓社會大眾對其懷疑,甚至將之貼上邪教標籤的原因。
親友加入有爭議的組織後要怎麼辦?請立場堅定,但溫柔以對
那如果你的親友參加了有爭議的組織,除非遭遇重大身心的危險,我建議要更多加傾聽他們的心聲,而不要急於做過度的批判。畢竟就如同前面所述,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一個新的環境中,當人際關係、支持體系還很薄弱的時候,就很容易受到這些團體的吸引。
因此,我們應該努力與朋友建立信任關係,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和支持。反之,應避免過度批評他們的選擇,因為這可能會讓他們更加封閉自己,更不願意與我們溝通。
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要相信朋友想要變好的心。當我們在指責他們變怪的時候,要記住:每個生活在困境中、努力想要變好的人,常常都會太過用力,用力到我們覺得他們怪。但這是他們掙扎的痕跡,我們對此應該更加溫柔以對。
我們的立場可以堅定,但可以更溫柔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