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台派對於蔡英文的卸任感到不捨。
這個不捨,並不只是因為她八年任期累積的情感。這情感可以追溯更遠:是從2008年,民進黨最脆弱、甚至面臨亡黨危機的時候,蔡英文承擔起民進黨主席開始算起。
從他2008年帶領民進黨從挫敗中慢慢站起來、到2012年甚至可以挑戰馬英九,再到2016年重返執政,一直到現在,總共將近16年的時間。
這麼長的時間,對許多台派人來說,這也是他們的青春歲月,所以他們會對蔡英文感到不捨。
不知不覺中,蔡英文政府做了好多事
有很多人會說蔡英文這八年來好像沒做什麼事情,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看法。我舉個例子:在2016年之前,大概沒有人會想到風力發電等綠能發電量可以在台灣佔比那麼高。
或者是,在那之前我們也沒有想到人民可以進行所謂的公投。當時,國民黨一直杯葛公投,覺得公投會顛覆國家,在危言聳聽之下,沒有太多人覺得公投可行。
還有國艦國造這件事,2016年之前,很多人都覺得台灣自己造潛艇是不可能的,那時我們的潛艇都是使用二次大戰的老舊潛艇,面對中國的威脅,我們都覺得我們的潛艇很差,怎麼對付中國?
若要跟國外買先進武器,也沒有人願意賣我們。當時國際情勢對台灣不友善,為了和中國建立經貿關係,大部分國家不想得罪中國,沒有人願意幫台灣。所以我們也買不到潛艦,而要自己製造武器、製造潛艦,在當時來講其實是異想天開的事。但這些不可能的事,蔡英文這八年來也做到了。
又例如年金改革,2016年上任後一兩年內就開始啟動。這改革一定會得罪很多人,但為了將來的軍公教人員,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很多人覺得怎麼可能去做這種改革,因為一定會掉票,2018年選舉大敗也證明了這一點,但蔡英文還是去做了。
再說婚姻平權,對年輕人,尤其是文科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同志朋友,他們在文科場域相對比較有空間可以出櫃。年輕人對同志朋友認識、理解,知道他們的生活艱難處境,所以蔡英文推動婚姻平權得到年輕人的掌聲。
但對於很多年紀較大的長輩,他們生長環境對於同志的認識不多,可能會反對蔡英文忍著掉選票的風險做了這件事。這在之前,可能也沒有人會想到會有這一天的到來。
所以,我不覺得蔡英文她的執政任內沒有做什麼事情,反而我覺得她做了非常多的事情。
有彈性、有韌性的施政
當然這些事情可能並不能盡如人意,無法面面俱到。改革要做到什麼程度、事情要做到怎樣才算OK,可能沒有辦法滿足每個人。例如同婚或者是年金改革,不可能每個人百分百滿意,只能在不同利益團體中尋找平衡,讓大家互相妥協找到平衡點。
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我們的社會由各種不同族群組成,做任何一件事都會對每個人有影響,這些影響對某些人是好,但對某些人是壞,怎麼找到彼此平衡,不壓霸強硬地推行,避免改革的人變成受害者,是政治家應該做的事。
政治就是協商、妥協,找到最好的一個平衡點的藝術。這需要時間、精力,也不可能百分百完美。
我之前蠻喜歡一本書叫《反脆弱》,書中說不要追求百分百完美的政治方案,也太不可能有這樣的事。反之,我們應該創造出有韌性的政治環境,不要做出致命、不可回復的政治作為。不求100分的施政,能做到70分、80分,然後在錯誤中不斷修正、學習,這樣才可以讓政治體制更長遠、更有韌性。
或許是因為蔡英文以前學協商談判出生,所以她在這方面做得不錯,盡量不讓某一個政治決策讓社會、國家承受不可挽回的風險。
例如我們的經濟不全部投注在中國,將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風險分散,讓台灣成為國際關係的一環,而不是中國的問題。
內政也是如此。例如缺水,他開始多方面獲取水資源,不只依賴水庫,還從地下水、海水進化,分散風險。電力亦同,以前很強調要仰賴核電,但核電風險很大,蔡英文推動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改革火力發電,分散風險。
這樣的施政方式其實是有彈性、有韌性的。
當然,這過程中不可能一次到位,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但大方向是對的,做不好的就修改、修正,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讓國家可以走得更長遠。即便現在沒做到百分之百好,但因為有吸取經驗、失敗教訓的機制,所以有彈性去面對突發狀況、意外、失敗。
不好大喜功的人格特質,才能吸引專業相助
要做這樣的施政,領導人的人格特質也很重要。
這樣的領導人不能好大喜功,因為好大喜功的領導人想做舉世無雙的政策,尋求歷史定位,不容易做出剛才講的分攤風險、有韌性的施政。要做出有彈性的施政,領導人要夠低調內斂,相信專業人才。
很多人說蔡英文是政策控,而要成為政策控,需要相信人才、專業。謙虛傾聽不同政策方向、政策背後的論述,這是讀書人會有的特質。好的讀書人要有一點謙卑的特質,太過自滿不會願意聽專業的話。內部要空出空間,才能學習不同理論。
蔡英文從2008年民進黨失敗以來,總統大選大輸,立委也大敗,全台只剩27、28個民進黨立委,非常慘。那時蔡英文開始到全台各角落去學習,傾聽各界人士、各個民間社團(例如環保團體、社運團體)的意見。
很多政治人物也會說要請教各方意見,但實際上可能只是做做樣子,裝裝樣子。但我觀察,無論蔡英文是不是真的有心要去接觸社會力,但他至少讓民進黨有空間可以讓社會力進入黨政系統裡。於是民進黨漸漸跟環保團體、勞工團體、社運團體等有連結。
這些環保團體、勞工團體背後有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搞團體的很多是知識分子,背後有一套知識理論。蔡英文厲害的是,她傾聽這些團體,吸收這些知識,這些知識很多是新的思考、新的觀念。一方面她透過接觸這些團體,跟社會力產生連結,後來太陽花運動時,這些團體漸漸與民進黨合流,成為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助力。
這點很重要。講個小故事,我曾經在選舉時期接搞案,採訪一個民進黨地方政治人物。那時候即便是地方派系政治人物,他們也會試圖想要弄一些例如新農業、產業轉型、文化理論、地方創生等比較進步一點的思想。
這些你可以市儈一點的說是他們想洗白、附庸風雅,但你就知道他們為了結合年輕人、知識份子、學界等社會力,他們的黨政在這一方面是有一股力量在驅使他們朝這方向走。這些新的知識、理論,可以幫助蔡英文產生新的施政論述,也可以藉此吸收新的人才、新的專業,成為她施政的資源。
給人留一點餘地,創造迴旋空間
蔡英文是一個能隱忍的人,即使被攻擊、侮辱、面對逆境,她也很少硬碰硬衝突,而是能忍,等待時機逆轉局面。
例如2018年大選輸了,她被柯文哲冷眼看待。但她忍,忍到後來,蔡英文下台的姿態反而比柯文哲風光。
台灣與中國、美國的關係也是如此。2016年上任前,美國對台灣定不友善,但她隱忍,不做大動作,讓美國漸漸信任她。到了2018、19年,中國經濟開始衰落,大家對中國不滿增加,情勢轉變,變得比較支持台灣。
蔡英文這樣的個性讓她在某些時刻得到選民的支持。她不會像現在很多網紅,遇到政治意見不同的人就罵三字經、咆哮。相對不高的仇恨值,讓她在關鍵時刻得以變成公約數,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蔡英文這樣的個性,能存活在政治界,實屬不易。她的處事哲學在於,說話不諱太難聽,能給對方留一點餘地,而這也才創造出轉圜空間。這是她的智慧,也讓她能夠在政治路上、國家施政上順利成長。
「國家因你而偉大。」
我是學社會學的,不會很刻意地歌功頌德地說這全部都是蔡英文一個人的成就。
某方面來講,回到2014年太陽花學運時,那是台灣面對中國獨裁極權的統治,面對國民黨獨大的施政體制,許多社會不同角落的學生、族群、社團群體結合起來做出改變。這是一種多元社會力的召喚,而蔡英文剛好符合這樣的人格特質和需求,脫穎而出。
那同樣的,就像剛剛前面講的,蔡英文在2008年以後,就去接觸台灣各個地方的社會力,各個地方的社團、民間的社團、民間的運動。她去接觸這些社會力,漸漸地,這些人有很多就進入到民進黨的施政團隊裡面,發揮他們的長才。
雖然現在還是有一些民間團體會覺得民進黨做得還不夠,會批評、攻擊民進黨,但某個程度來講,你會發現其實還是有很多新的觀念、很多新的施政方針,透過蔡英文的執政進入到施政範疇裡面。所以它其實是一個互為表裡的狀況:這些團體、這些社會力需要蔡英文這樣的人來實現他們的理念,蔡英文也需要這些社會力、社會的支持來幫助她。
我覺得這是一個互相支援、互為表裡、互相幫助的狀況。所以我覺得,就像蔡英文講的,「國家因你而偉大」。這個「你」可以是蔡英文,也可以是為了國家進步、提供各種不同專業、提供不同建言的每一個人。
國家因你,因每個貢獻心力的人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