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讀書很可恥?那其實大家都很可恥吧!
說老實話,當初會看《真的不用讀完一本書》這本書真的是出於一個平時不太能說得出口的私心,那就是身為一個經常寫閱讀心得的部落客,我深刻發現要一直產出閱讀心得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畢竟我閱讀的速度不算太快,真的認真的話也要一個禮拜才能看完一本書,而這是在接案工作比較悠閒時才有可能辦到。
換句話說,我最佳狀況是一個月寫四篇閱讀心得。而這就一個部落客的產出速度,我認為是不佳的。就是基於這樣的需求,所以當我在書店架上看到「真的不用讀完一本書」這樣的書名,眼睛立刻亮起來,沒考慮太多就把書敗回家了。
這本書最一開頭,作者Henry Hitchings劈頭就問,你是否被人問過:「你讀過某某書嗎?」(這某某書,你可以想像成是吳明益的小說、楊牧的詩集等等)假設你未曾讀過,你會不會覺得丟臉?或者是,你會打腫臉充胖仔,說你略懂略懂?
我相信,這樣的情景是很文科出身的人都遇過的,而且經常為這樣的場面感到不安甚至覺得難堪。
其實現實的狀況是,大部分的人是不讀書的,好一點的是讀了沒懂,或是讀了忘了。但即便如此,許多人對於承認自己沒讀書、不讀書,心裡還是覺得彆扭彆扭的。Henry Hitchings認為,就是因為我們把書看得過重、把閱讀這件事看得太重要了。Hitchings引用16世紀散文家蒙田的的話:「如果一本書很乏味,我就換一本讀,而且我只在無聊到發慌時才會找書來讀。」
「讀書」和「談書」是兩件不同的事
所以,沒讀過書,或沒讀完書其實不是太可恥的事情。在破除「閱讀很重要」這個迷思後,Hitchings接著聊「談書」這件事。「看書」和「談書」其實不是同一件事,Hitchings提到,看書是把單本書的內容做閱讀的工作,但是談書是在聊書與書之間的關係。
打個比方,即便我們不完全了解郭靖和楊過會什麼武功,但我們還是可以聊《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因為我們聊的是角色之間的關係、聊的是書籍故事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專門的知識。而且,即便你對小說一知半解,閒聊瞎扯也無所謂,有時閒聊瞎扯還可以激盪出更多火花。
不行呀,萬一對方是專家,這樣瞎扯不是會漏餡嗎?關於這點,Hitchings舉了一個令人發噱的例子。他說正因為是專家,所以會比一般人更憂心自己是不是懂得比別人少,所以你吹噓一番(但不要講太細節自曝其短),對方還很有可能以為你懂得更多。而這例子其實也是說明了許多人並不真正在談書,而是藉著談書來展現自己。所以當你看清了這點後,你多少就能從這種攀比的遊戲中解脫了。
過了第一章破解讀書的迷思後,後面的章節Hitchings用了不同的章節來講解那些理論上我們應該讀、但絕大部分沒真的看過的書籍。這些書籍包括了莎士比亞、珍奧古斯丁、《聖經》、《源氏物語》等等,Hitchings為我們做了這書籍簡短的導讀,並教導我們怎麼在沒讀過這些書的情況下談這些書。此外,像是新詩、哲學、科普類的書籍要怎麼談,Hitchings也有專門的章節做講解。
如何對付那些炫耀自己能力的文化人?
Hitchings在書的最後提到,我們不要太害怕那些會炫耀自己文化涵養的文人。他說文化人在這個圈子走闖久了,多少都有能力運用文化能力來藏拙,或是用文化來壓人。例如,我們最常看見的方式之一,就是掉書袋。
我曾經看過有文人在其作品裡填塞了各種知識,彷彿深怕別人懷疑他淵博的學問一般。而他在演講或教學時,也經常傳達年輕一輩對於創作不夠認真之言論。這對我來說,這其實是一種文化暴力,不諳此道的人恐怕不單會自責於自身的懶惰,還會著迷於這樣形象認真的文化人。但對我來說,賣弄文化反像是出自於對自身文化能力的不自信感。
Hitchings說傳授了幾種對付這種人的方法,例如,你可以標榜自己反菁英、反主流文化。Hitchings說他發現這個現象很有趣,那就是當一個人公開說他喜歡次文化、通俗文化這些「低層次」的文化時,反而會被覺得胸襟開闊。
所以回過頭問,讀書有什麼用?
就如同前述的例子,Hitchings在末章花了一些篇幅講述文人「假掰」的伎倆,相當精彩。但其實最讓我動容的,是他提到閱讀的本質這件事。
他說我們在閱讀時,常常會被人問:「你讀這些幹麻?」
而這個問題的潛台詞其實是:讀這些又不能賺錢,又沒實質用處。
但很多時候,其實我們讀書並不真的是為了什麼實質的用處。當我們在生活中受困於自身的侷限而走不出泥淖時,閱讀可讓我們遭遇自身所不知道的事物,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讓我們知道原來世間還有自己不知道的生活方式,知道原來人生的路還可以這樣走。
又或者,當你很孤單難熬時,你可能在閱讀中遇到和你類似處境的人,於是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可以把漂浮的心安下來。
就這個角度來說,閱讀其實可以讓我們更自由,知道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性。
其實,看了《真的不用讀完一本書》這本書後,可以知道Hitchings其實讀了很多書,並非沒讀書。我認為他只是想幫讀者擺脫那種文人賣弄文化、以文化壓人的陋習,讓我們能真正沉浸在閱讀的樂趣裡。讓閱讀就只是單純出於興趣,而非賣弄,我想是這本書最大的宗旨。
補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