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論及電影劇情,請自行斟酌閱讀)
Life is hard.
我們人時時刻刻都在面臨生活的挑戰。有時候,當你獨自一人和現實的社會搏鬥著,你會覺得孤單。有時你會想,不知道是否有人能理解這樣的我?
你總在尋找這樣的一個人,一個能理解你的人。
你喜歡押井守嗎?你討厭參加一群人的應酬聚會嗎?你喜不喜歡獨立音樂?你讀詩嗎?你是不是也討厭漫改電影?你是不是也覺得周圍的人都很膚淺?
然後,你發現了眼前的這個人,竟然和自己是如此的相似。你在他身上發現了許多自己的影子。你感覺這是一個命運安排,彷彿在他身上看見了奇蹟,好像看見了魔法般的星火在他身上閃爍著。
我終於遇到了命運中的那個人。
我們是如此的合拍,我們是注定要在一起的吧。
但……真的能一直在一起嗎?
《花束般的戀愛》就是這樣的故事。
學社會學出生的我,曾經學過這樣的道理:我們在尋覓戀愛對象的時候,總以為對方是天選之人,總以為是命運巧合,讓兩個毫不相干的人相遇在一起,而且彼此竟是如此契合。
然而,在真正在一起之前,我們早已經過無數次的探尋,詢問對方的身世背景,詢問對方的喜好,詢問對方的理想。而你以為那個懂你的人,其實只是社會軌跡相似的人而已。
社會學是如此的現實。
而《花束般的戀愛》中,這兩個如此契合的男女,最後就在社會現實中敗下陣來。
男人為了維繫這段感情,決定要負起男人責任,每天賣力的工作。而這份責任感,終於摧毀了愛情。因為愛,從來就不該是責任義務。
說實話,編劇坂元裕二在處理這段愛情與社會現實的衝突時,處理起來是那麼地平淡無味。沒有任何的高潮起伏,大概就似逐漸枯萎的花束吧。
你每天都習慣著今天的花束比昨天枯了一點點,直到某天,你才驚覺瓶中插的是枯枝敗葉,而不再是花了。
劇末,男女主角都體認到非得面對感情的現實不可了。
我想,這大概是整齣戲最重要的一幕了吧。在貧乏無味的感情關係中,兩個人到了家庭餐廳做了最終的談判。女方認為雙方已沒有了火花,但男方則認為感情不可能永遠都維持著熱戀的感覺。
難道還要降低標準,繼續妥協?女方這樣質問。但男方卻突然向女方求婚,他想,只要能在一起便是幸福。
這時家庭餐廳來了另一對男孩女孩。這對年輕人開始雀躍地互相探索彼此的興趣嗜好,然後彼此都驚喜於兩人竟是如此相像。
而這一切都被男女主角看見了。男孩女孩的悸動,都跟男女主角當初相遇時是如此的相似。他們彷彿從年輕人的身上,看到了從前的自己。
然後男女主角都哭了。原來,我們都已經走遠了。
我不禁想起前一陣子看的日劇《浪漫暴風圈》。這齣戲一直在詢問真愛究竟為何?
真愛真是命定的?還是,其實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花束般的戀愛》沒有提問,也沒有回答。他只是靜靜地展示這段戀情曾如花束般燦爛,然後也日漸枯萎。
男女主角最終坦然地接受了愛情如草木般地枯榮。他們祝福彼此,然後各自向著不同的前方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