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警告–
信教的人被洗腦?
《教主的女兒》是齣成功的深夜劇,打從第一集開始,就被其出色的氛圍營造和敘事方式給吸引了。從其敘事功力與拍攝品質,我就覺得這齣戲只要不爛尾應該不會太差。而看完了全集後,也的確沒有讓我失望。
《教主的女兒》光「教主」二字便使其充滿了心理恐懼與懸疑的色彩。畢竟只要談到與自己熟悉之外的信仰,尤其是提到新興宗教,人們往往內心就先預設了邪教的觀念,並為之感到恐懼。
恐懼,是因為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一個人可以突然間變了一個人,不理解為何一個人可以突然間說話、行為舉止、觀念都變得和過往不一樣。這種劇烈的改變總讓人生懼,是因為被洗腦?是因為盲目的信了某個宗教?
在這齣戲中,宗教信仰中的「信」這個字變得很重要。人們覺得一個宗教是邪教,是因為覺得教徒被洗腦,盲目的「信」某個教義、「信」某個教主。
相信媒體、相信司法、相信每個單一敘事觀點的我們
但這齣戲很顯然要挑戰我們對「信」的既有觀念。
第一集的霸凌事件,被霸凌的人是善,霸凌者是惡,只要是在主流的敘事系統裡,我們很容易對這樣的善惡分別深信不已。但若我們跳脫既有的敘事角度,改以霸凌者本身的成長背景看待,往往會看到不一樣的真實。
接著,整齣戲陸續挑戰了媒體、司法等體系,而這些體系提供的敘事,我們往往對其深信不已。媒體可以造假,為了主觀私慾,媒體可以撰寫特定角度的故事。司法亦類似,往往也只是從各種零碎片段拼湊真相,卻不一定能重現真實面貌,就如同劇中的司法體系根本無法真正查出是誰下藥毒殺教徒。
劇本很聰明的,在整齣戲中不斷切換敘事視角,每個不同的當事人都呈現了不同的真實,最後整個所謂的「事實」為何,是無法確定,是搖晃不已的。
尤其最後一話,女主角茅島水樹很「惡趣味」的透過手段,讓加害者與被害者的立場對調,強迫觀眾的視角做了180度大反轉。這時,我們發現我們平常對於真相、正義等冠冕堂皇的說詞,竟變得如此殘忍可笑。
我認為男主角藤原大祐對這齣戲的主旨描述得最貼切:
我覺得這部作品就像一個萬花筒。每個立場都有不同的看法,因為答案不是有限的,所以正義搖擺不定的。每當衝突產生時,真相彷彿就消失在黑暗中……
所謂的“真相與謊言”,始終和我們的內心的光明與黑暗糾纏著,我認為這是一部既不白也不黑,讓我們感到曖昧的作品。
年輕演員表現出色
題外話,我認為這齣戲的年輕演員們表現都挺不錯的。當然,這樣優異的表現也賴優秀的劇情設定,讓演員可以不用太費力就呈現出角色該有的氛圍。
例如主角茅島水樹,在訪問時曾表示他沒演過這樣的角色,所以曾感到困惑與焦慮,經常和導演商談演繹方式。不過依靠著劇情的懸疑,使其角色本身就充滿了神秘感,而整齣戲看下來茅島的表現也沒太大的問題。
茅島水樹實際是一位才18歲的少女,是真實的高中生演高中生。相較於另一齣春季日劇《難破MG5》找了一堆20歲快30歲的演員演高中生,《教主的女兒》演員看起來就沒那麼勉強。
茅島水樹以寶礦力水得廣告女主角為人所熟知,理論上本來陽光的形象,在《教主的女兒》裡卻能展現出很陰沉黑暗的氛圍,讓人想起小松菜奈《渴望》裡的陰森形象,表現很出色。
其他的年輕演員在呈現高中生的生活時,表現也在標準以上,至少的確演出了高中生應有的樣子,也許是年齡本身也跟高中生沒差多少的關係吧。期待這些年輕演員未來的演藝生涯可以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