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22.5.7,修改於2022.7.10
昨天沒睡好,被電風扇吹到整個身體緊縮,所以一醒來就頭痛、肩頸痠痛。為了讓身體緩解,就吃了普拿疼,出去騎車兜風,想說呼吸新鮮空氣看身體會不會好一點。
騎著騎著,突然想,不然乾脆就去北美館逛逛。完全不知道這一期有什麼展覽,但就是抱持著閒逛的心情前去。結果看到了這一個 李義弘回顧展 ,是個東方的水墨展,但卻非常讓我驚喜,爆炸好看。
很喜歡畫家的構圖,導覽說畫家有攝影的習慣,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他的許多幅畫有攝影作品的構圖感。另外,導覽似乎非常強調他作品中的現實與想像的結合,也就是說作品不只是寫生的風景,也插入了自己幻想的部分。所以可以看出攝影蒙太奇的手法也在其中展現。
但我其實不太理解導覽文字要特別強調蒙太奇和拼貼這類的說法。因為對我來說,東方水墨畫本來就不算是寫實的,而是寫意的。你對眼前的這座山,感受到神聖的氛圍,所以在作圖上你把神明的雕像、或廟宇,呈現在山的這一端,讓這畫面更貼近你內心的感受。我覺得這樣的創作過程很理所當然,儘管實際的風景上可能並非如此。
展覽中還有展示的多幅很長很長的捲軸繪畫。這些繪畫作品都是他旅遊時,將其旅行中的見聞給描繪出來。這些作品我覺得很厲害的是,他不像傳統像是清明上河圖那樣的風格,只是以第三人稱視角遠遠的描繪景色而已,李義弘的捲軸圖,他描繪的景色視角忽遠忽近,我們可以想像那就是他在旅行時視野忽而望向遠方、忽而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於是整個圖非常有動態節奏感,感覺就像是在看繪本、或是他的旅行紀錄片一樣。
而且這類的畫作,每個段落都有經過他思考過的安排呈現方式,例如登玉山的圖,前面有登山時遠眺的山景,到了中段,被神木群所吸引,畫面立即從遠景變成很巨大的神木近景,到了結尾,主角玉山壓軸登場,可以看到畫家在玉山上灑下的金粉,上主角玉山金碧輝煌。最後再以日落的景色收尾,非常具有詩意。
展場的後半段,則是好幾幅巨型畫作,這幾幅畫作描繪的是深山巨石與巨木。在這些畫作之前,可以感受到自然與藝術的氣勢強壓而來,我在那個瞬間是非常感動想落淚的。
李義弘後期的作品,畫了很多石頭,然後這些作品把他的繪畫風格從寫實帶入了抽象,那又是另外一種層次的美感。
我認為,李義弘很好的將東方傳統美學與當代藝術的美感結合了起來。例如在構圖上,可以看得出攝影常見的構圖體現在畫紙上,讓畫面的主體被凸顯了出來。又如晚期石頭的畫作,要怎麼將紛亂的石頭呈現出來呢?李義弘選擇了抽象畫的構圖,將石頭的型勾勒出來,而將顏色彩度降低,使得觀者可以靠型狀來感受石頭作為石頭的意涵。除了構圖外,李義弘在用色上也很有一套,他通常不會輕易的用色,畫紙上通常是水墨的黑白,但會在某些時刻、某些空間畫上鮮豔的顏色,靠著這些顏色繪畫主題被「陌生化」而凸顯了出來。這些技法都讓東西方藝術,讓傳統與現代藝藝術做了很好的結合。
看完這個展,我覺得心靈已經被充電,在心中不斷的讚嘆拍手,覺得已經足夠,所以就沒有再看其他的展了。離開美術館後,心裡一直很悸動,好想一直被藝術給包圍,想看畫展,想認識藝術家,想向他們學習…..我最近一直覺得人生沒意義,但如果能被藝術充滿,就算生命沒意義、就算生命短暫,那也沒關係,現在是這麼想的。
[…] 首先吸引我的,是李茂成與李安成兄弟的水墨創作。他們的作品也被視為「新水墨」的代表人物之一。這樣的水墨畫風讓我想起之前來北美館看的李義弘回顧展。我對所謂「新水墨」的論述不熟,但我想就跟許多文化創作的領域一樣,都會回頭思索傳統與現代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