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競爭中失去的人文精神:余德慧《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小感

我很能理解那些命理師、身心靈工作者為什麼面對索菲亞和靈性憤青的竄紅會有那麼大的反應。因為他們長期就處在競爭的環境中,時時刻刻都可能被市場淘汰,淹沒在競爭的洪流裡。所以市場的一點點風吹草動他們就會很敏感。

最近很多「踢館」的新聞。

一是徐曉冬像斷水流大師兄一樣,挑戰中國古拳法,20秒KO太極大師。結果引來中國拳法各流派不滿,每個都說要發揮小宇宙的力量打敗這個狂人。

第二則是通靈少女大紅後,謝雅真的原型人物索菲亞被命理師江伯樂等人放話PK。比起金正恩的核武試射,意圖發動靈界大戰的人似乎比較狂。

第三則,是最近臉書上出現了一個「靈性憤青」的專頁,專門吐槽身心靈界的醜事。結果引來某些身心靈「大師」的不滿,揚言要下蠱、施黑魔法等等……這是我自己亂講的,其實不滿的大師們也只能對號入座、酸言酸語而已。

其實看了這些消息後,心中有些感慨。這幾天在看余德慧老師的《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剛好就有講到類似的事情。

余老師說,無論是宗教修行或是任何事情,其實最終目的都不是為了要達到什麼境界、或比較什麼東西。例如靜坐,他本來的目的,是為了恢復身心的生養,而不是要達到什麼神佛的境界。瑜珈也是,他本來也只是讓身體順應著自然伸展,而不是要做出特技般的姿勢。而這種順應自然、療癒身心的精神,其實就是一種人文的精神,「是人文的包容、慈悲感、像母親般的愛、像儒者保持一種對世界尊敬的態度。」

我喜歡余老師以唱歌來比喻。歌唱其實是出於情感,當你悲傷時,你只需要輕輕地吟唱歌曲,就能遣悲懷。但如今,唱歌像是在吃興奮劑一樣,用力的炫技、飆高音,只為了刻意地激出聽眾情感、只為了博取觀眾的歡呼。也許在某一刻,你因為聽到那刻意的飆高的嗓音而興奮,但歌曲結束後,你可能會感覺空虛、虛脫,因為聽歌變成了一種很累的事。

所以,像是武術,從過去的黃飛鴻、霍元甲、到葉問,我們從電影中沒有看到人文的精神,我們看到的是片商為了賺錢,把中國功夫變成了民族主義的武器,專門來對付洋人。觀眾看那些功夫英雄把洋人打的落花流水很high,但現實是中國早被洋人的船堅炮利給擊垮。你拳再快,有子彈快嗎?一直到如今,中國人在面對西方文化還是有著自卑感。而今徐曉冬們也不過是重蹈錯誤,把武學變成了爭名奪利的功夫。他們的武功,既沒有要保護的人,也沒有尊敬生命的心。

其實,被踢館、被挑戰時,正是展現自身修養的時刻。當一個人急著想要證明什麼、想要辯解什麼的時候,那慌張的態度反而暴露了自身的焦慮與不足。

我很能理解那些命理師、身心靈工作者為什麼面對索菲亞和靈性憤青的竄紅會有那麼大的反應。因為他們長期就處在競爭的環境中,時時刻刻都可能被市場淘汰,淹沒在競爭的洪流裡。所以市場的一點點風吹草動他們就會很敏感。我覺得他們也沒什麼錯,因為那就是他們的生活處境,其實也蠻辛苦、蠻可憐的。

嗯,社會處境的競爭、社會處境的劣勢,真的很容易讓人迷失。其實說老實話,我自己也可能在迷失之中。總覺得看不到未來,現況也沒什麼成就。在這種情況下,真的很容易為了蠅頭小利就放棄了原本堅持的東西,也因此很容易為了點小事就生氣暴怒,或是自怨自艾。我需要對自己、對有同樣處境的人有點慈悲。

寫於2017年5月6日